
美成空间荣幸地宣布将于2025年8月23日推出夏季群展“剪刀、纺锤与纺线”,此次群展由策展人高江波策划,自一个考察和关切新锐艺术家的视角出发,带来黄海岩、黎欣欣、许嘉琪、徐云轩、杨雪婷五位艺术家的创作实践。她们在各自工作中不时涌现的巧智、拙笨、暌离乃至困惑,实际上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一个尚无法言明的趋势:新锐个体在更加广域的文化疆域中驰骋的可能性。当下,对“命运”这一艺术史母题的重提,同样隐藏着与“潜能”有关的追问和答案。因此,五位艺术家创作中那些从流行文化、古代杂典、民间传说等旁征博引的复杂话题,都在或直接或间接地将命运的共时性捕获。因此展览的话题并不尝试体现一种共性,而是还原为一种共视的界面。
作为本展览标题的三种生产工具:剪刀、纺锤(纺轮)与纺线的组合,有一个统一的来源,即希腊神话里命运女神手中的法器。作为策展人对“后现代时空观“及“去当代”问题的进一步发问。在这里,命运这一无实体的所指,被纺织这一生产行为所象征。同样接棒了物质化的时空观,将原本神话的崇高感从实在界拉入象征界的符号秩序中,更加着眼在“如何参与和面对未知”这一可被体验的事实上。
当代艺术从西方神话中继承了关于“命运”话语和思考习惯。命运作为一种不可见的力量,常被比拟为一种阴性的存在。潘多拉、莉莉丝、塞壬……盒、蛇、水,这些带有显著菲勒斯中心主义的描述,对应着艺术史本身的原罪视点。因此在更加广阔的文化现象学角度下,主体间性的多样让我们有必要将原本的公允和中性,交还给更加开放和包容的讨论中。就像隐藏在标题背后的命运三女神原本的共称“莫依莱”,其语意为“生来便应得的一份”,并无明确的性质倾向或者意指,同构着馈赠、希望、忠贞、灾厄和死亡。一副复杂且混沌的超越性面孔。在这样拔除原有模因的讨论语境下,年轻的创造个体将不再继承艺术史框架,文化史框架下重压在“命运”中,有关性别、使命、经验、传统…的迷思和思想负担,从而更加关注自我的表义和表义的过程。就像标题背后宣言着的:她们不再从命运中接过意志,而是从她们(莫伊莱)手中接过意志工具。
作为对本次展览意象的联想,以及空间策展视角下的灵感来源。策展人借用费里尼把影院拟作“子宫”的浪漫描述,以形容在如同母体的黑暗包裹沉浸中放下戒备,等待“可怖与神圣交织”的空白时刻的体验。电影那抽象的时间轴作为“线”,在此成为关键。就如同脐带,我们都将用自身的本能将线延伸为连接思想与感受的通道。哪怕我们总在“忙碌却无所事事”中,经历着永远临近却无法抵达的“焦虑”。但剪刀切斩、纺锤转动、纺线延伸,我们都将在名为黑暗的丰饶中出生和降临。